7月8日下午,威澳门尼斯人8188“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在通博楼A320会议室顺利举行。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陈朝兵,行政管理系、社会保障系、公共经济制度与政策研究所、劳动经济与劳动政策研究所、能源经济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6个系所的负责人与教师代表,以及来自全国重点院校的28名获得参营资格的学生参加了开营仪式。开营仪式由陈朝兵副院长主持。
图1 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
活动第一项,学院副院长陈朝兵致欢迎词。陈朝兵副院长对来自全国各兄弟高校的优秀学子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西南财经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国内一流财经类高校,公共管理学院有着23年的办学历史,学科实力强劲,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理念先进。最后,陈朝兵副院长鼓励青年学子以青春、智慧和创造力去追求梦想、实现抱负,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并祝愿同学们在夏令营中取得佳绩。
图2 陈朝兵副院长致辞
活动第二项,学院各系所负责人与教师代表分别为同学们介绍了系所的学科及专业建设情况。
首先,行政管理系冯华副教授为同学们介绍行政管理专业。该专业自2003年设立,以卓越的教育和全案例教学模式(CMCTMPA)培养宏观思考与政策分析能力的人才。课程涵盖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学,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96%以上,涉足政府、企业等多领域。本专业的师资队伍以其专业支撑的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显著贡献。
图3 行政管理系冯华副教授
社会保障系主任穆滢潭副教授介绍社会保障专业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省级重点学科,专注于培育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本系师资团队由资深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组成,专注于民生与经济研究,为学术发展提供支撑。课程结合金融特色与实用技能,采用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专业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强调终身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变革的持续学习能力,塑造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实践能力的人才。
图4 社会保障系穆滢潭副教授
公共经济制度与政策何欢副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公共经济制度与政策、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两个专业。公共经济制度与政策专业侧重于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作用,研究政府何时、如何以及为何干预经济,以及干预的效果。社医专业则聚焦于健康政策与管理,探讨如何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公平性。两个专业均注重跨学科研究和实践,还着重介绍了国际化师资队伍、威斯尼斯人8188cc和学生就业等情况。
图5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何欢副教授
劳动经济与劳动政策研究所刘睿雯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劳动经济学专业。本专业侧重于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与使用,涵盖就业、工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关键社会经济议题,目标是培育掌握劳动经济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作为校级重点学科,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团队威斯尼斯人8188cc丰硕,学术背景深厚。毕业生就业率实现100%,主要去向包括大型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高等教育机构。
图6 劳动经济与劳动政策研究所刘睿雯老师
能源经济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程树磊教授介绍了本所教师团队聚焦"双碳"目标,运用遥感和AI技术进行数据开发与政策评估。研究所集结了11位专业师资,专注于能源经济、环境政策和气候金融研究。近5年,团队承担10余项国家级课题,发表百余篇论文,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和高校合作。研究所3名博士生入选参加诺贝尔奖经济学大会,体现了研究所的学术影响力。
图7 能源经济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程树磊教授
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陈涛教授为同学们介绍到,本研究所自2021年重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招生以来,招生数量规模逐渐扩大。研究所专注教育宏观政策、家庭教育经济决策及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由国内外顶尖大学毕业的跨学科专业教师团队领衔。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涵盖深造、政府及事业单位和新兴教育技术企业。陈涛教授诚邀学生参与暑期夏令营,寄望学生未来取得成功。
图8 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陈涛教授
活动第三项,由社会保障系穆滢潭副教授为同学们做《量化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专题讲座。穆教授从涵盖研究过程的三个阶段:选题、执行和写作为始,探讨了研究选题的起点、聚焦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进行量化论文写作。强调了论文写作的难点,包括思维、态度和行动上的误区,并提供了破解论文写作难题的思路与方法。同时,介绍了实证论文的主要内容、写作内容分解、摘要写作技巧、文献综述的结构与方法,以及如何提出好的假说和进行研究设计。最后,讨论了量化分析、因果关系、以及避免因果推理误区的重要性。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和讨论,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图9 社会保障系穆滢潭副教授
"优秀大学生学术夏令营"对于提升硕士研究生的生源素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校研究生院的精心指导下,公共管理学院将学术夏令营作为选拔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核心途径,致力于通过这一平台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拓展其学术视野。我们通过精心设计的夏令营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宝贵机会,还通过学术讲座、研讨会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不断优化和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为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张莎
校审:陈朝兵
编委:陈朝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