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8cc威尼斯登陆地址(中国)有限公司

新闻动态

首届教育微观决策论坛在西南财经大学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3-11-2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最终目标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立足家庭视角开展的微观研究,是中国教育政策实践的重要论题。

2023年11月18日,首届教育微观决策论坛在西南财经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由威澳门尼斯人8188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所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支持协办,旨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着重探讨如何在教育政策决策中引入微观视角,以确保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威澳门尼斯人8188院长廖宏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杨九诠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全景图

本届论坛由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涛副教授主持,威澳门尼斯人8188院长廖宏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杨九诠研究员分别代表主办单位、协办单位致辞。

西南财经大学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涛长聘副教授主持

廖宏斌院长首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向嘉宾介绍了西南财经大学的历史沿革、公共管理学院的建设概况以及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所的发展情况。廖宏斌院长在致辞中指出,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所作为我院新兴发展系所,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两方面的现实问题,一是师资规模,二是学科深化。廖宏斌院长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明晰学院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学科的前进方向,推动本院相关学科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威澳门尼斯人8188院长廖宏斌教授致辞

杨九诠主编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结合本次会议的主题,他提出了教育微观决策应做到五点要求,分别是“聚焦重大关切”、“加强前瞻研究”、“注重方法引领”、“支持学科发展”、“推进国际理解”。同时,杨九诠主编在致辞中也探讨了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微观决策学科建设中面临的难题。最后,杨九诠主编表示构建教育微观研究学术共同体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杨九诠研究员致辞

随后,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黄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哈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薛海平等嘉宾分别围绕论坛主题进行学术报告。

在上半场论坛中,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黄斌教授,以“教育发展何以强国:学生-成人认知技能分布改变与经济长期增长”为题进行了发言。黄斌教授从教育的经济价值视角,揭示了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人的技能的实质性发展,提出教育强国建设应以促进人的技能发展为重心,通过教育的系统性变革实现人口整体技能水平和高技能人口占比“双提升”,这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黄斌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哈巍长聘副教授,以“When Town Loses Gown: The Effects of University Relocation on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为题进行了发言。他指出,高等教育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相关研究数据和实证分析,他发现大学的搬离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有着负面的影响,失去高等教育资源可能会导致当地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衰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哈巍长聘副教授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梁文艳教授,以“拥有兄弟姐妹如何影响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主观幸福感?”为题进行了发言。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拥有同胞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存在积极影响,且影响效应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成年后依旧稳定;拥有同胞对青少年认知能力存在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低年龄段,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最后提出应为相关家庭提供信息支持,帮助父母们更加全面、客观地开展成本收益,权衡判断做出决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梁文艳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马莉萍长聘副教授,以“知识诚可贵,分数价更高?——信息干预对大学生选课行为的影响”为题进行了发言。她指出,大部分大学生属于学以致知型和学以得兼型,而学以求分型和学以享乐型的学生相对较少。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选课时考虑的因素也存在差异,大一学生选课时倾向于兴趣爱好,而高年级学生选择时则会考虑到给分的因素。此外,马莉萍副教授还提出大学教育应该从制度入手,通过相关顶层设计,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内部学习动机,让学生课程学习回归学习的本质。

北京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马莉萍长聘副教授发言

在下半场论坛中,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研究院院长薛海平教授,以“义务教育学生家庭校外培训支出研究”为题进行了发言。他通过对全国范围11省12座城市116所学校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家庭群体校外培训支出负担呈现差异化特征,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支出负担呈现差异化特征。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研究院院长薛海平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教育管理与政策系主任林小英长聘副教授,以“无奈、保护和逍遥:县域家长的育儿学”为题进行了发言。她认为普通高中教育承接着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当教育改革越来越以依托于优质资源的精英教育为蓝本时,我们更需要关注处于最底层的县域教育状况。她分别从“教育选择的行为与逻辑”“政策感知的落差与妥协”和“二孩教育的反思与释怀”三个板块阐释了她的研究发现。同时,她也指出在县域这种逼仄的熟人社会当中,从集体而非个人层面探讨县域社会的社会资本会更有解释力。

北京大学教育管理与政策系主任林小英长聘副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崔盛教授,以“家庭主动教育流动的意义与作用”为题进行了发言。他认为家庭主动教育流动的影响机制主要包含“家长教育期望”与“家长参与”两个方面。崔盛教授指出,本研究划分的主动教育流动与被动教育流动的背后,实际上折射的是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与重视程度。主动教育流动的积极作用并不完全体现在一定能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上,也并非由父母教育背景高低、家庭社会经济条件好坏来决定,而是源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源于父母对孩子有多大的教育期待,有多少生活上高质量的陪伴。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崔盛教授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实验室执行主任曹妍副教授,以“教育性别差异逆转后的女性教育回报——基于工具变量法的因果推断分析”为题进行了发言。她在发言中指出,高等教育阶段女性教育回报较高,但平均女性教育回报较低,将可能催生更多“高知女性”;其次,教育性别差异逆转后,当劳动力市场依然存在男性偏好的时候,极大可能降低女性的生育意愿;最后,早期的教育分流或转轨等教育选拔可能造成男生的教育机会的提前扼杀,男生特别是贫困地区或农村地区的男生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实验室执行主任曹妍副教授发言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赵国昌教授,以“Parents’ Educational Matching Patterns and Children's Educational Attainments”为题进行了发言。赵国昌教授认为同质婚姻的匹配是客观事实,没有对错之分。同时他提出,对于同质婚姻的家庭,教育界应予以特殊的关注,要合理运用相关学校手段或社会手段对其进行一定的干预和纠正。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赵国昌教授发言

当天下午,首届教育微观决策论坛之“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圆桌研讨会成功举办。与会专家齐聚一堂,共话教育决策与乡村振兴。研讨会上半场由西南财经大学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涛副教授主持,围绕“人口流动家庭化、教育决策与赋能乡村振兴”,四位与谈人进行了精彩分享与对话。北京大学林小英副教授从政策实施、乡村教师、城乡发展、人口流动等多个视角揭示了教育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并强调在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过程中政策举措本土化的重要性。四川师范大学陈莉教授在发言中提到,“一老一小”家庭教育发展问题,老年人的再社会化水平对孩子成长、家庭氛围及教育水平的影响重大,而许多家庭在进行决策时普遍忽视老年人的发展需求。上海师范大学李佳丽副教授结合自身成长和研究经历,分享了“县中塌陷”所反映出来的教育生源的流失与人力资本等问题,并从微观层面探讨了弱势群体家庭中亲子交流与亲子陪伴对孩子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吴秋翔讲师提到,应在两个大中小格局中去理解县城的独特地位和县中教育的意义,他提出了大中小学协同育人的概念,并就大学如何介入到中小学尤其是县域的教育生态中这一话题与各位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圆桌研讨会现场图

 研讨会下半场由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蒋丹教授主持,各位与谈人就“学科建设与教育问题的跨学科研究”这一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电子科技大学沈华教授分享了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国家助学金资助群体与需求群体不匹配的问题的关注。西南财经大学李丁教授从自身经验分享经济学的学习经历在大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等方面为其他学科提供的一些跨学科支持,他认为不同学科之间的碰撞有助于研究更加贴近真实生活。南京大学康乐副研究员从学科互助的角度分享了其对教育经济学的跨学科属性的理解,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案例论证了教育研究如何反过来促进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山东财经大学姜晓笛副教授提出用不同学科的研究思路去解决教育学的相关问题,并强调了培养跨学科意识、完善跨学科成果的评价机制的现实意义。最后,杨九诠主编进行了总结发言,特别就教育研究的问题解释和政策解决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为此次研讨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届论坛由威澳门尼斯人8188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等共同发起举办,汇聚了国内教育政策研究领域的优秀中青年学者,致力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研究,尤其关注教育政策创新与家庭教育决策。本论坛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教育政策研究的建言智库,旨在促进政策创新,培养青年学者,建立教育微观研究学术共同体,并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教育政策与管理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

撰稿:代嘉威、徐迎庆

摄影:徐迎庆

编辑:章桃莹

审核:王思懿、陈涛

编委:胡秋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