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
“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疾病可防可控,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到了各种医学上预防病毒的方法。然而,各大媒体每天更新的疫情状况、新闻报道,封城、宅家、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控措施,也许让我们的内在想法与感受、外在行为表现也在开始发生变化。那么,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变化,又应该如何应对疫情带来的不良心理反应?
一、觉察与认识自己的变化
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或传染疾病等灾难的发生通常是出人意料的,突然的和压倒性的。对于许多人来说,虽然可能没有遭受身体上的创伤,但仍然可能产生情感上的危机。遭受灾难(疫情)的人们通常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了解面对痛苦事件时的心理反应可以帮助您有效的应对自己的感觉、思想和行为,并帮助您走上康复之路。灾难(疫情)发生后,人们通常会感到震惊,迷失方向或无法整合令人沮丧的信息。一旦这些最初的反应消退,人们就会体验到各种各样的症状。
常见的反应可能是:
1.强烈的不可预知感
您可能会感到焦虑、紧张,不知所措或悲痛欲绝。可能还会比平时更烦躁或喜怒无常。
2.思想和行为模式的改变
您可能会对经历过的事件产生重复而生动的回忆。这些记忆的出现可能没有明显的诱因,并可能导致躯体反应,例如心跳加快或出汗。可能难以集中精力或作出决定。睡眠和饮食可能受到干扰,有些人可能出现饮食过量和睡眠过度,而另一些人则可能睡眠不足或食欲不振。
3.对环境变得敏感
警笛声,嘈杂的声音,灼热的气味或其他环境因素可能会诱发人们对灾难(疫情)的回忆,从而加剧焦虑感。这些“触发因素”可能伴随着对压力事件再次发生的恐惧。
4.人际关系紧张
例如与家人或同事之间的冲突加剧。您可能会回避平常的社交活动,变得孤立。
5.与压力有关的躯体症状
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和胸痛,先前存在的病症可能会受到与灾难(疫情)相关的压力的影响。
幸运的是,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具有足够的心理韧性,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能够从悲痛中恢复过来。人们通常会在灾后立即感到压力,但是在几个月内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恢复正常的身心状态。
二、关于自我调节的建议
华中师范大学江光荣教授(注册系统督导师)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给普通大众的几条忠告》中提出了清晰明确的建议:
1.接纳自己的情绪
①常见情绪种类(恐慌、担心、焦虑、猜疑、愤怒和攻击冲动等);
②理解这些是在当前情况下正常的情绪,“我可以恐慌…………”“有这些情绪说明我挺正常……”;
2.鼓励跟朋友、家人、同学交流
①交流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释放情绪方式;
②分享即是释放,分享不仅帮了自己,也帮了另一方;
③尽量用语音、视频类交流,文字的、单向的交流不如语音和视频的效果;
④尽可能找谈得来的人交流,找能谈私人话题的人交流;
3.正确了解知识和信息
①了解情况,获得知识是人面临危险威胁的自然反应。因为我们想要对自己的处境有所控制;
②目前大家关心的主要两类:一是病毒肺炎相关知识;二是疫情信息;
③问题在于信息、知识来源太多,这本身会造成恐慌和压力;
④所以有两点建议,一是找可靠的信息源,比如医疗机构发布的,专业组织发布的,政府机关发布的。要解决“不信专业信业余,不信政府信小道”的问题;二是要调动自己的知识或常识去判断信息和知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比如“病毒刻刻在变异”,就是一个伪科学知识;
4.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
态度要是“够即足够”,“足够即可”,避免强迫性地怀疑和检查。
5.把精力放到更有价值、更有兴趣的事情上去
①比如助人;
②比如陪孩子玩耍、做功课,陪父母聊天;
③比如做一直想做而没有做的事;
④比如安静地读书、追剧。
三、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如果在自我调节以及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自己仍然不适,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紧急汇总更新了目前以各省公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精防机构为主开通的 300 余条免费心理援助热线,有些地区还开通了 2019-nCoV 肺炎疫情专线,确有需要可以拨打。